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23:07:40   浏览:841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2006]2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实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4号,以下简称《管理规定》),规范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的书写和印制,国家局制定了《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以下简称《说明书格式》)、《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以下简称《内容书写要求》)以及《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现予以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06年7月1日起,国家局将按照《管理规定》、《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对申请注册的中药、天然药物的说明书进行核准和发布,药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局核准的说明书进行印制。

  二、2006年7月1日之前已经批准注册的中药、天然药物,药品生产企业应当根据《管理规定》、《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并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说明书的申报资料要求,提交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
  对于拟修订的说明书样稿(与原批准的说明书内容相比)不增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项目的,以及注射剂品种拟在【药物相互作用】项下仅表述为“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补充申请,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发给《药品补充申请批件》并附核准后的说明书,同时报国家局备案。
  对于进行过相关研究,拟修订的说明书样稿(与原批准的说明书内容相比)增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中任何一个项目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补充申请,并报送相关研究资料。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国家局药品审评中心,药品审评中心应当在4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评并报国家局药品注册司,国家局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发给《药品补充申请批件》并附核准后的说明书。

  三、对2006年7月1日之前已经批准注册的进口中药、天然药物,境外制药厂商应当直接向国家局行政受理服务中心提交补充申请。
  对于拟修订的说明书样稿(与原批准的说明书内容相比)不增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等项目的,以及注射剂品种拟在【药物相互作用】项下仅表述为“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的,行政受理服务中心直接转药品注册司。国家局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发给《药品补充申请批件》并附核准后的说明书。
  对于进行过相关研究,拟修订的说明书样稿(与原批准的说明书内容相比)增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中任何一个项目的,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受理后应当转药品审评中心,药品审评中心应当在4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评并报药品注册司。国家局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发给《药品补充申请批件》并附核准后的说明书。

  四、国家局或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审核说明书中的以下内容:【药品名称】、【成份】、【性状】、【功能主治】/【适应症】、【规格】、【用法用量】、【贮藏】、【有效期】、【执行标准】及【批准文号】。药品生产企业应对说明书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并密切关注药品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及时完善安全性信息。

  五、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国家局以国药监注〔2001〕294号文件发布的《中药说明书格式和规范细则》、以国食药监注〔2005〕331号文件发布的《中药、天然药物药品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废止。


  附件:1.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
     2.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
     3.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六年六月二十二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

湖北省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襄政办发〔2002〕57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1年6月以国务院第305号令颁布,并于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对房屋拆迁补偿原则、形式、标准等作了一些新的规定。市人民政府于1999年5月颁布实施的《关于鼓励旧城改造的若干规定》(襄政发[1999]29号)中提出的货币补偿办法,与《条例》规定的拆迁补偿方式是相符的,三年来该补偿办法运用到市重点工程建设和城市旧区改造房屋拆迁中,得到了广大被拆迁人的认同和支持,使房屋拆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实践证明,该补偿办法符合房屋的价值标准,也符合广大被拆迁人的切身利益。鉴于目前省政府关于《条例》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为做好新旧《条例》衔接工作,避免造成拆迁政策的混乱,根据省政府《关于贯彻〈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加强全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省政府关于《条例》的实施细则未出台之前,我市房屋拆迁仍执行市政府襄政发[1999]29号文件规定的补偿办法,同时拆迁过渡补助费及搬迁补助费仍执行市政府《襄樊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襄政发[1997]38号)中制定的标准,以保证新老《条例》平稳过渡和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二○○二年二月二十日


关于开展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与监督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关于开展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与监督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

建标标函[2005]73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划委、市政管委):

  自2000年《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发布实施以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针对《条文》的实施与监督,开展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但是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各地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违反、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现象,影响了工程质量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为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工作,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灵活、有序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管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部领导的指示精神,决定组织开展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与监督情况的调研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调研提纲(见附件)的要求,针对七个方面的调研内容,组织有关单位提供一套完整、详细的材料,于2005年9月25日前报我司。

  二、我司将于近期内分地区组织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接到会议通知后派熟悉房屋建筑、城市规划或城市建设方面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与监督情况的相关人员参加。

  三、我司将选择部分地区(包括市、区、县)管理部门(机构)、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企业、有关协会进行实地考察,请届时予以大力支持。

  联系方式: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电话及传真:010-58934385  邮编:100835

  附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与监督情况调研提纲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



  附件: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与监督情况调研提纲

  为加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工作,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灵活、有序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根据部领导的指示精神,我司决定组织开展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与监督情况的调研工作。具体调研内容:

  一、本地区(包括市、区、县建设管理部门)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构设置、工作职责、人员配备情况如何?还有哪些机构具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与监督的职责?

  二、2000~2004年,本地区在房屋建筑、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方面,针对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三、2000~2004年,本地区开展了哪些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活动,其组织形式、检查方式、检查情况和结果如何,对违反、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行为采取了哪些处罚措施?

  四、根据监督检查活动的情况,从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法规制度、执法处罚、监管机制、标准内容的科学合理性或其它方面,举例说明违反、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主要原因。

  五、本地区在房屋建筑、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方面,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哪些环节需要加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六、举例说明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可能造成的教训和危害,在2000~2004年本地区发生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中,哪些事故是由于违反、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造成的,比例如何?

  七、对加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与监督工作,本地区有哪些好的成功经验,对下一步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以上内容请于2005年9月25日前报送建设部标准定额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