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节能监察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4 16:41:04   浏览:820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徽省节能监察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21号



《安徽省节能监察办法》已经2009年3月19日省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二○○九年四月七日





安徽省节能监察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节能监察行为,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察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监察,是指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能源生产、经营、使用等相关活动的单位以及个人(以下称被监察对象)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理的行为。

第四条 节能监察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以及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监察工作的领导,部署、协调、推动节能监察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交通、机关事务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节能监察工作,并接受同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七条 省及有条件的市、县设立节能监察机构。节能监察机构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具体负责节能监察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监督检查被监察对象执行有关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

(二)开展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宣传和培训;

(三)受理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行为的举报和投诉;

(四)依法查处和纠正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用能行为。

第八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节能监察人员和装备,保证节能监察工作的开展。

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按照有关规定取得行政执法资格。

第九条 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加强节能监察工作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对被监察对象实施节能监察。

第十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机构设立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或者电子邮箱、网址等联系方式,鼓励单位和个人举报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行为;受理举报的,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为查处重大违法用能行为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经查属实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举报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 下列事项应当实施节能监察:

(一)耗能高的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

(二)节能目标责任制、节能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建立及落实情况;

(三)能源计量、能源消费统计制度落实情况;

(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执行情况及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五)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规定执行情况;

(六)公共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能耗情况;

(七)办公、经营场所实行温度控制制度执行情况;

(八)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应当实施节能监察的事项。

第十二条 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的监察工作,相关部门可以委托节能监察机构开展。

第十三条 节能监察分为现场监察和书面监察。

实施现场监察,应当提前将实施监察的依据、内容、时间和要求,以书面形式通知被监察对象。办理案件和受理举报、投诉以及应当以抽查方式实施的节能监察除外。

采用书面监察,应当书面通知被监察对象。被监察对象应当按照监察通知要求报送书面材料。

第十四条 现场监察应当有两名以上节能监察人员进行。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件,制作现场监察笔录,并由节能监察人员和被监察对象负责人或者其委托人签字或盖章。被监察对象负责人或者其委托人拒绝签字或盖章的,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在监察笔录中注明。

第十五条 节能监察人员现场监察时,可以进入被监察对象的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检查,查阅或者复制与监察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账目及其他有关的材料;要求被监察对象在规定期限内,就询问的有关问题作出书面答复。

第十六条 被监察对象应当如实说明情况,提供相关资料,不得阻碍节能监察,不得隐瞒事实真相,不得伪造、隐匿、销毁、篡改有关材料。

第十七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在节能监察结束后15日内,形成节能监察报告,并告知被监察对象。节能监察报告包括实施节能监察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方式,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意见等。

第十八条 经节能监察,发现被监察对象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发现被监察对象未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但存在不合理用能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节能监察机构下达节能监察意见书,要求被监察对象采取措施改进。

第十九条 被监察对象对整改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整改通知书或者节能监察意见书之日起20日内,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查。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查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复查工作,并以书面形式将复查结论告知被监察对象。

第二十条 节能监察人员与被监察对象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监察公正性的,应当回避。被监察对象认为节能监察人员应当回避的,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节能监察机构提出。

第二十一条 被监察对象对整改通知书有异议,要求听证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举行听证。

第二十二条 节能监察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节能监察机构实施节能监察不得向被监察对象收取费用。

第二十三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机构不得泄露被监察对象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进行影响公正执法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被监察对象未如实提供相关资料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五条 被监察对象收到整改通知书无异议或者经复查后,异议不成立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无正当理由不按要求整改或者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规定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处理:

(一)对新建国家禁止的高耗能工业项目的,责令停建、停止投入生产或者停止使用;

(二)对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第二十六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节能监察机构及节能监察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向被监察对象收取费用的;

(二)泄露被监察对象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的;

(三)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二十七条 在节能监察过程中,发现被监察对象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令(2003)

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3-03-11




第一条 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秸秆焚烧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秸秆系指小麦、水稻、 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杂粮等农作物秸秆。

第三条 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等有关部门负责秸秆禁烧的监督管理;农业部门负责指导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工作。

第四条 禁止在机场、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和省辖市(地)级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内焚烧秸秆。

省辖市(地)级人民政府可以在人口集中区、各级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他人文遗址、林地、草场、油库、粮库、通讯设施等周边地区划定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区域。

秸秆禁烧区范围: 以机场为中心15公里为半径的区域;沿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各2公里和国道、省道公路干线两侧各1公里的地带。

因当地自然、气候等特点对秸秆禁烧区界定范围做调整的, 由省辖市(地)以上人民政府会商民航、铁路等有关部门划定,未做调整的,严格按前款执行。

第五条 禁烧区以乡、镇为单位落实秸秆禁烧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公布秸秆禁烧区及禁烧区乡、镇名单,将秸秆禁烧做为村务公开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禁烧区乡镇名单由所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各地应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开发、秸秆气化、秸秆微生物高温快速沤肥和秸秆工业原料开发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成果。

到2002年,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等重要城市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0%;到2005年,各省、自治区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第七条 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应纳入地方各级环保、农业目标责任制,严格检查、考核。

第八条 对违反规定在秸秆禁烧区内焚烧秸秆的,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立即停烧,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处以20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大气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印发《渭南市人民政府公文签发规则》的通知

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渭南市人民政府公文签发规则》的通知


渭政发[2005]40号 2005年8月5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管委会:
《渭南市人民政府公文签发规则》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

渭南市人民政府公文签发规则

为进一步规范市政府公文审批签发程序,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渭南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渭政发[2005]35号)和《渭南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渭政发[2001]73号),制定本规则。
一、以市政府名义发文,经分管副市长或常务副市长审核后,由市长签发。市长外出时,授权常务副市长签发。
二、市政府发文文种分别为: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字号分别为:“渭政发”、“渭政字”、“渭政任字”、“渭政函”、“谓政发电”、“常务会议纪要”、“专项问题会议纪要”。
三、平行或下行的字号为“渭政函”公文,一般授权分管副市长签发;分管副市长认为重要的,报市长核审。
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经秘书长、常务副市长审核,由市长签发。
市政府“专项问题会议纪要”由主持召开或委托召开会议的市政府领导同志签发。
四、除以上授权签发以外的市政府公文,经市长以会议授权或特殊紧急情况下的口头授权,由分管副市长签发,并附市长授权的《会议纪要》或口头授权文字纪录。
五、以市政府名义的发文,审签程序的一般流程顺序为:办公室承办科室科长(主任)初审→分管副秘书长(重要的,应经秘书长)复审→分管副市长或常务副市长审核→市长审签;
市长授权签发的市政府公文的审签程序流程顺序为:办公室承办科室科长(主任)初审→分管副秘书长(重要的,应经秘书长)复审→受权的副市长审签。
六、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由市政府秘书长签发;如有需要,可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或报市长核审。
七、市政府办公室发文文种为: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字号分别为:“渭政办发”、“渭政办字”、“渭政办任字”、“渭政办函”、“渭政办发电”。
八、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的发文,属于市政府工作方面的,审签程序的一般流程为:办公室承办科室科长(主任)初审→分管副秘书长复审→秘书长审签;需分管副市长或报市长核审的重要公文,由秘书长报请分管副市长或市长核审后发。
属于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方面的发文,审签程序的流程顺序为:办公室承办科室科长(主任)初审→办公室副主任或副秘书长复审→秘书长审签。
九、联合行文的审签,原则按照本规则第五、八条的程序办理。
十、以市政府名义发文,除授权分管副市长签发的外,分管副秘书长向分管副市长的批呈意见中不用“审签”。应由市长签发的公文,分管副市长批示同意的,不视作签发。
十一、其他文件签发
(一)“渭政党发”文件由市政府党组书记或委托党组副书记签发。
(二)“渭政办党发”文件由市政府办公室党组书记或委托党组副书记签发。
(三)“渭政通报”由发表讲话的市政府领导本人签发。
(四)“渭南快讯”、“每周要情”一般由市政府办公室分管领导签发;重要的,由秘书长签发。
十二、领导同志在审签公文时,应当签署明确意见,签名或圈阅视为同意。
十三、签发文件须使用规定的公文首页纸,签批的文字不得越过文稿左侧装订线。
十四、市政府原有公文签发规则与本规则不一致之处,以本规则为准。文件审签不符合本规则规定的,退回原承办科室按有关规定继续办理。